水語言屬漢藏語系,壯侗語族,水語支。水族先民曾創(chuàng)制過自己的文字,稱為“水書”,其形狀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,是一種已經(jīng)有2000年歷史的古老文字,常用的為400多個單字,且多用于巫術活動。這些文字全靠謄寫抄錄,沒有刻版印刷,但各地的水書基本一致。大部分水族人不認識。他們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。
“水書”是水族古老文字,水族將它稱為“泐睢”,“泐”即文字,“睢”即水家,“泐睢”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。在我國56個民族中,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(tǒng)的文字,水書即為其中一種。它是一種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,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、民俗、倫理、哲學、美學、法學等文化信息,被譽為象形文字的“活化石”。水族古文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:一是象形字,有的字類似甲骨文、金文;二是仿漢字,即漢字的反寫、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;三是宗教文字,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。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,無標點符號。如今見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載體主要有:口傳、紙張手抄、刺繡、碑刻、木刻、陶瓷煅造等。水書主要靠手抄、口傳流傳至今。由于其結構多為象形,主要以花、鳥、蟲、魚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圖騰物如龍等所撰寫和描繪,仍保留著遠古文明的信息,在水族地區(qū)仍被廣泛使用。水書的分類較為復雜。就其吉兇而言,可分吉祥和兇禍兩類;就其使用范圍而言也分為兩類,即普通水書和秘密使用的書。水書按形式劃分,有朗讀本、閱覽本、通常本、時象本、方位本、星宿本等。
神秘水書 劉軍供圖
水書是水族的古文字、水族書籍的通稱,是解讀水族悠遠、滄桑、苦澀歷史的重要典籍。同時,水書還被譽為“華夏古文化寶庫中一塊珍貴的活化石”,幾千年來,水書因其神秘的文字構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為一種“被壓迫和被限制”的文字,在民間艱難地傳承著。水書主要靠手抄、口傳流傳至今。從如今的研究成果來看,水書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巫術用書。水書的制造時代極為久遠,有學者推測,水書源頭可追溯至夏代,而且認為,“水書與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間,當有若干關系”。
參考資料:中國民族網(wǎng)